为什么沙漠也有乌龟?
在中国辽阔的西北和东北地区,分布有大片干旱、半干旱的沙漠和草原生态系统,这里地广人稀、食物资源缺乏,龟、鳖类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,不得不退避到条件适宜的地区。因此,在我国北方沙漠、草原上几乎见不到龟、鳖类动物。
但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和西亚一些国家,确确实实生活着乌龟。这些乌龟的甲壳非常坚厚,背甲呈长条形、浅棕色或褐色,腹部稍显黄色,四肢扁平伸展,每个脚趾间都有蹼,很像鸭子的脚掌。
沙漠乌龟生活在条件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,在水源、食物十分稀少的情况下,为了保存体内有限的水分,并能适应那里的酷热高温,它们的身体上发生了一些特殊的适应性变化。例如,皮肤变得干燥,头、颈、四肢和尾部能够紧密地缩入甲壳内。
白天,它们几乎不出来活动,而是在地面上的沙子或沙土中打一个稍向下倾斜的横穴,然后躲在穴内不出来。这样既可以靠近地表吸收热辐射使身体变暖,又可以躲避强烈阳光的直射,降低身体温度,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。
傍晚时分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,它们才从地穴中爬出来。在临近水源的松软、潮湿的沙土上刨翻各种甲虫、蜗牛以及一些植物的块茎和根,这些都是它们不可多得的食物。